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2-03-25 14:07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王勇 王鵬 報道 近日,國網遼寧電力率先開展的運檢專業數字化生產專業倉試點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
國網遼寧電力以市場化運營、精益化管理、數字化轉型為導向,進一步落實“提質增效”工作,堅持“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并重、存量挖潛與機制創新相結合”的理念,積極探索運檢專業數字化生產專業倉建設,為公司實物資產管理工作提供科學化決策依據。
2021年上半年,國網遼寧電力設備部對全省備品備件、儀器儀表在管理和使用效率方面全面摸排,查找實際工作中的痛點、難點,發現存在“基礎環境較為簡陋、數字化水平不高、精益化管理不足”等情況。為解決上述情況,國網遼寧電力以調研數據為依托,結合各地市公司實際情況,形成備品備件、儀器儀表管理情況診斷報告,制定生產專業倉及儀器儀表室建設方案、編寫建設標準及管理指導意見,開展全?。?4家地市公司及超高壓分公司)所屬172個專業倉、742個儀器儀表室的規劃建設,在盤錦供電公司率先開展運檢專業數字化生產專業倉及儀器儀表室試點建設。
2022年3月完成盤錦供電公司所屬2個生產專業倉和1個儀器儀表室的建設并投運。數字化生產專業倉的試點應用為倉室管理員、檢修班組人員和管理人員工作帶來了實效。
據盤錦供電公司變電檢修工區負責人介紹:原來申領物料需要線下簽字審批,到庫房后還要翻找、登記,一個線下流程下來需要60-70分鐘?,F在通過移動應用APP線上提報審批后,到庫房直接刷臉進入,系統自動引導至精準庫位完成物料領取,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相比之前效率提升近90%,庫管人員和檢修人員負荷大大減少。
據了解,改造后的倉室,基礎環境顯著提升,為備品備件、儀器儀表的存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有效延長了實物資產使用壽命。同時,數字化生產專業倉管理系統及移動應用APP的成功上線,再加上現場RFID射頻識別、智能感知終端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全面實現了實物資產的無感知出入庫、臺賬精準更新、庫存自動盤點、信息主動預警,真正做到了物料全程溯源、底賬清晰明了、動態實時掌握、數字化低碳高效管理。
國網遼寧電力設備部計劃處負責人說:“我們在生產專業倉(室)試點建設規劃時,對倉室選址和覆蓋半徑科學規劃,力爭縮短物料取用路途時間,著力解決基層單位標準庫房緊缺的問題。通過改善倉室基礎硬件環境,部署生產專業倉管理系統,應用數字化管理技術及智能化終端,使管理(使用)單位對實物資產管理更科學、更規范。同時簡化業務流程,真正實現了基層減負、精益化管理的工作目標”。
通過建設數字化生產專業倉管理系統,國網遼寧電力實現了對實物資產的“收-發-調-轉-盤-廢”等全過程線上數字化規范管理,盤活閑置資產、推動基層減負、提升搶修效率、貫徹提質增效,為公司數字化轉型積累經驗,打造國網運檢資產數字化先行示范、領先標桿。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